錢解榮人也辱人
來源: 中國紀檢監(jiān)察報
時間: 2024/10/18/ 14:46
字號:[大][中][小]
金錢作為一種交易媒介,促進了經(jīng)濟繁榮,是人們生活必不可少之物。但從古至今,有不少人卻因自己的欲望,淪為了它的奴隸,上演了多少悲劇,惹得世人幾多感慨。圍繞金錢這個意象,古代詩人寫出了很多警句名言。
對待金錢,要辯證地看。唐人李嶠寫過一首《錢》詩:“九府五銖世上珍,魯褒曾詠道通神。勸君覓得須知足,錢解榮人也辱人。”在這首詩里,作者苦苦相勸,對于金錢“須知足”,要懂得金錢可以“榮人”,也可以“辱人”。詩中提到的魯褒,是西晉的一位高士,他有一篇《錢神論》,諷刺當時社會上“錢能通神”的觀念,抨擊拜金主義、奢侈之風。
清人袁枚《詠錢》詩曰:“人生薪水尋常事,動輒煩君我亦愁。解用何嘗非俊物,不談未必定清流??談阪迸Щ財?shù),屢見銅山一夕休。擬把婆心向天奏,九州添設(shè)富民侯。”意思是說,西晉王衍稱錢為“阿堵物”,但如此蔑稱,未必表明他就是清流人物,更別提漢代永樂太后嗜好數(shù)錢,鄧通擁有能鑄錢的銅山,這些人注定都不能長久占有金錢。錢應當讓全天下的老百姓都擁有,都富起來。袁枚既肯定了錢的積極作用,又批判了聚錢無度的權(quán)貴奸佞,同時將宏大心愿放在造福于民上,其意可贊。
元人貢師泰有一首《古意》,開頭幾句說“黃金本何物,舉世相紛爭。賤者可以貴,死者可以生”,揭露用金錢開道的丑惡行徑,也暗喻權(quán)錢勾結(jié),鞭撻了對權(quán)力的任性濫用,所謂“有錢能使鬼推磨”,這種金錢萬能論摧毀的是人對真善美的珍惜與敬畏。貢師泰在詩中繼續(xù)寫道:“亦有高世士,唾視瓦礫輕。寧為凍餓殍,不受污辱名。斯人儻可見,吾將與同盟。”世間有這樣的高士,他們寧可受凍、挨餓,也絕不愿受金錢的污染,但貢師泰也承認,這樣的高士實在太少了。
那些對金錢貪得無厭的人,必然沒有好結(jié)局。唐代陳璠本為一介武夫,因貪贓被判處極刑,在開刀問斬前,卻要求留下一首詩,這首《臨刑詩》是這樣說的:“積玉堆金官又崇,禍來倏忽變成空。五年榮貴今何在,不異南柯一夢中。”那些貪來的錢,到底只是南柯一夢,夢雖美,醒來之后,卻是一場空。然而再多的錢也買不來后悔藥,自己面對的只是埋葬自己的黃土。
為政者責任重大,要牢記“當官不發(fā)財,發(fā)財不當官”。唐人韋應物對金錢的態(tài)度比較端正,他在《寄李儋元錫》中寫道:“身多疾病思田里,邑有流亡愧俸錢。”因為治下還有吃不飽、穿不暖的流民,所以對自己享用國家的俸祿感到慚愧,他不僅要求錢對得起人,還希望人能對得起錢。
白居易通過《賣炭翁》看到錢對百姓的價值,“賣炭得錢何所營?身上衣裳口中食??蓱z身上衣正單,心憂炭賤愿天寒。”賣炭翁最后將炭賣向何方?“黃衣使者白衫兒”,這是從宮中來的人。《賣炭翁》反映的是“宮市”給百姓造成的痛苦,“宮市”本是朝廷向民間采購物資的制度,中唐以后,宦官借“宮市”之名,強買強賣,只給很少的價錢,甚至不給,更有勒索百姓之事,百姓苦不堪言。了解到這一背景后,讀者將更同情賣炭翁的遭遇,盡管賣炭所得甚少,他卻不能失去這一收入來源。
李白目光遼闊、肝膽?zhàn)ㄈ?,在《襄陽歌》中,他高歌道?ldquo;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”,清風朗月是造物主送給人們的精神財富,取之無盡、用之不竭,只需提升自己的境界,就能享受這筆財富。
要想坦蕩對待金錢,為官者重在戒私。岳飛曾言:“文臣不愛錢,武臣不惜死,天下太平矣。”而明代諫臣楊繼盛則在《言志詩》中直吐胸懷:“男兒欲畫凌煙閣,第一功名不愛錢。”男兒志在報國立功、拯救蒼生,怎能在斂財上耗費心神呢?要做到臨財絕不茍取,才能永葆清廉,后來楊繼盛因反對嚴嵩而被害,臨刑前留下絕筆:“鐵肩擔道義,辣手著文章!”這一刻,理想追求得到新的升華,“只求道義,不愛錢財”的一腔正氣在天地間跌宕激蕩。
金錢本無過,貪婪是人心。金錢在古代還有一個別稱——“泉”,希冀“泉”能清澈無瑕、周流四方,潤澤于勤勞奮斗的每一個人。